监理例会常见问题和提高质量的建议
开门见山,常见的问题:
一、监理例会流于形式
有些项目监理部只满足开了例会发了纪要就算完成了一项工作;有些项目监理部只把例会单纯当作制度和形式,制度是坚持了,但流于形式;有些项目监理部思想上不重视,总监理工程师对记录人员起草的纪要很少阅改把关,建设单位也不当回事,收到后直接存档,很少仔细阅读;有的应该参加例会的人员经常借故不到会,主持例会的总监理工程师控制力度不够,主持能力欠缺等。其实,监理例会是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监理例会上参建各方研究解决施工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统一认识的重要平台。例会纪要是会后要执行办理的文件,连续的例会纪要可以反映出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闭合,也是衡量监理工程师监管力度和工作质量的检验力度。
二、监理例会准备工作不细致、不充分
参会的各方负责人对工程进展情况掌握不具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由于准备不足、情况不明,会上就容易各自站在自己立场考虑问题,缺乏全局观点,争论不休,使会议费时而难以取得共识,监理工程师在会上发言也笼统而没有针对性,既费口舌还效果不佳。
三、监理例会纪要缺少应有的执行力
监理例会纪要执行差,其原因一是会议质量不高,研究的问题不够深入,提出的措施不完全符合实际,造成执行不了;二是纪要起草人素质不高,文字表达能力不足,写得平淡,不能准确完整地把决定事项表达清楚;三是对纪要执行没有形成监督检查机制,应对不执行纪要的行为采取追究和惩罚机制。
四个建议:
一、监理机构参会人员应认真负责各自工作
首先项目监理机构参会人员应以身作则,不仅重视而且认真负责各自工作,总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进展了如指掌,对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具有驾驭和掌控会议的主持协调能力,让会议召开得简短而有效,使参会各方重视起来。参加例会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应付或消磨时间,应逐步使例会形成既能解决问题又有一定约束的活动。
二、解决问题要分主次和轻重缓急
每次监理例会时,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拿到会上去解决,总监理工程师准备例会的工作重点就是确定好例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而且有初步的解决措施和方案,提出来讨论寻求共识形成决议,而不是让大家在会上泛泛提问题,这样才能使例会开成简短、高效且能解决问题的会议。
三、提高例会纪要的编写质量
监理工作对监理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很高而且全面,编写例会纪要时就要求有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要懂得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工作简报、工作总结和评估报告的区别,纪要重点在“要”字上,必须言简意赅,准确反映会议核心内容和决定事项。因此,监理单位和项目监理机构要重视并尽快培养提高监理工程师素质。
四、建立起例会决定事项实施的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例会开过之后,监理工程师应对决定事项的执行进行跟踪检查,掌握情况,落实专人负责,在每次监理例会上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做汇报,分析没有完成的原因是哪一方的责任,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属于主观原因的要从不落实的事件中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执行惩罚,对拒不执行的要报告建设单位,并给予惩罚,追究责任,从而增强例会纪要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把这些建议落到实践的做法:真正的解药
我把监理在工作中会碰到的所有会议进行了一个分类。根据这个分类,我分别写作了文章,并分享工程实例,解读在这些会议上,监理该如何发言,包括监理在各种会议上要把握的原则,要关注的重点,可以表达的观点示例,表达观点的出发点和方式。如果是监理主导的会议,监理如何引导会议,如何促使会议实现召开目的,避免浪费时间,如何进一步的扩展会议的目的,从解决当下问题扩展到为下一阶段的管理提供参考。
-
第一次工地会议只知道自我介绍和照读规范?项目开好头很重要 -
总监开好监理例会的干货:从准备、分工再到发言 -
监理如何在自己主导的专题会议中展示专业和管理水平 -
各类会议纪要的那些必须要写和不该写的内容 -
不是自己主导的会议,监理也应该展示专业和管理水平
2. 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审查要点、图纸会审快速审查指南、房建方向施工方案常见问题解析,危大工程施工方案审查要点,中建全套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审查意见用表和管理台账,常见施工方案的审查要点清单
-
加入社群
猫猫监理交流社区1群到23群已全数满员。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喜爱。大家讨论的话题这么有趣,分享的资料这么丰富,让我深感自己决定成立这个监理同仁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专业平台是正确的。现在24号交流社区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去。如果群聊超过200人无法扫码进入,可以按图操作获取入群方法: